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114年4月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

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本市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1144月共計抽驗5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3件產品不符規定(詳如附件抽驗名冊),不合格率25.5%。

此次抽驗不符規定產品,違規原因為「韭菜花」4「九層塔」紅辣椒」各2件;「青蔥」蓮霧」草莓」豇豆」木瓜」各1件,各檢出1-3項殘留農藥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均屬高風險農產品。針對不符規定產品,臺北市衛生局已命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經追查產品來源屬外縣市者,已移請所轄衛生局處辦。另已通知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依據進場果菜農藥殘留及添加物檢驗處理要點,針對違規農友停止供應該品名代號10天,另第1次違規,錄案加強抽驗;第2次停止供應1個月;第3次廢止供應人供應該不合格果菜之品名代號資格,停供期間同身分證字號、同品名代號均不得到貨,並加強進場交易蔬果及不合格產品供應業者查驗。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殘留農藥含量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者,係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依同法第44條第1項第2款,可處分責任業者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若無法交代來源,則依同法第47條可處分販售業者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高風險農產品係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透過歷年後市場監測成果及農業部於三部會署提報之源頭抽驗成果,篩選(潛勢)高風險違規農產品品項,並納入隔年度例行性監測計畫監測名單,擴大抽驗件數,將不合格農產品移除產銷鏈,以達風險管控之目的。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於市面抽驗產品屬於終端的管理,惟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及產地加強輔導農民於栽種時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而販售業者販售之蔬果應要求賣方提供完整產品交易憑證並保留,另將產品外箱來源資訊(如廠商名稱、供應代號等)拍照存證,以利後續追查不合格產品來源,達到源頭管理。

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89。以上稽查結果,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查詢相關訊息。

  • 11404-蔬果抽驗結果符合規定名冊.pdf
  • 11404-蔬果抽驗結果不符合規定名冊.pdf
  • 1-九層塔
  • 2-九層塔
  • 3-草莓
  • 4-蓮霧
  • 5-木瓜
  • 6-朝天椒
  • 7-長豆
  • 8-韮花.JPG
  • 9-韭菜花
  • 10-韮菜花
  • 11-辣椒
  • 12-蔥
  • 13-韭菜花

受邀出席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 蔣萬安:感佩指南宮長期與市府攜手回饋地方 弘揚道教精神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3)日出席指南宮慶祝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他致詞時表示,指南宮長年致力推動宗教、教育、文化、藝術、慈善及自然生態等六大目標,臺北市政府在各面向皆與指南宮攜手合作,並共同創造豐碩成果。


蔣萬安特別感謝指南宮成立中華道教學院,長期推廣道教文化與尊道貴德的精神,弘揚信仰價值;在高超文主委帶領下,指南宮更成為地方重要的信仰重鎮,成立教育文化推廣中心、慈善會等組織,積極照顧弱勢族群,實踐呂仙祖救人濟世的理念。


他指出,指南宮每年舉辦的三獻大典,不僅匯聚國內外眾多宮廟代表,也吸引地方各界人士共襄盛舉,已成為臺灣宗教界的重要盛事。


在文化、藝術與自然生態推廣方面,蔣萬安也提到指南宮與優人神鼓及國立政治大學合作舉辦的「里山川」活動,融合人文、藝術、宗教與永續發展理念,廣受各界肯定。北市府也挹注六百多萬元經費,協助將該活動舞臺固定於指南宮,成為自然與公共藝術交織的寶藏。


他也感謝高主委長年協助推動文山地區建設,包括參與「三貓計畫」、整修與改造指南宮千階親山步道,沿途石燈籠白天壯觀、夜晚璀璨,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參拜、賞景,亦成為年輕人熱門的打卡景點。


最後,蔣萬安再次感謝指南宮與市府通力合作,持續優化公共設施,讓市民能更便利地前往參拜、登山、親近自然。他也誠心祈求孚佑帝君庇佑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臺北市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市民安居樂業,並祝福指南宮宮務昌隆、香火鼎盛、道脈綿延。

  • 慶祝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 (5)
  • 慶祝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 (3)
  • 慶祝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 (4)
  • 慶祝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 (2)
  • 慶祝孚佑帝君成道1145周年紀念三獻大典 (1)

內湖國小-內湖國小暨北海道小學-以樂會友,共同奏響跨文化合作的樂章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國民小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及新聞聯絡人:臺北市內湖區內湖國民小學學務主任鍾美惠(手機:0939-842330)

【發稿日期:114年6月13日】

【主題:內湖國小暨北海道小學-以樂會友,共同奏響跨文化合作的樂章】

【臺北報導】在音樂與文化的交匯點上,臺北市內湖國民小學管樂團展開了為期六天的赴日文化交流之旅,目的地選定為日本北海道。此次活動不僅讓學生走進日本的自然與歷史世界,更在管樂合奏的共鳴中,深化了他們對跨文化理解、團隊協作與藝術表達的認識。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5611/04adcb01-a2aa-48c4-b98e-ef4d0b17406b.jpg

 管樂合奏一直被認為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團隊精神及自我表達的有效途徑。在音樂中,每一位演奏者都肩負著自身的責任,同時也需要與他人緊密協作,形成和諧的整體表現。此次交流活動的亮點之一便是,內湖國小管樂團與北海道當地四所學校的樂團共同進行了聯合音樂演奏會。這不僅是一場音樂表演,更是一次跨國界的文化對話與合作。

 來自內湖國小及北海道北斗市立小學、上磯校學、久根別小學、谷川小學、濱分小學等四所學校的管樂團共同參與了聯合音樂演奏會。管樂合奏要求每位演奏者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與他人協同發揮,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如何聆聽、調整和配合,他們通過音符和節奏的交織,體會到即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音樂依然能超越語言的界限,將彼此緊緊聯繫。

 在這場演出中,內湖國小的學生與當地學生並肩合作,彼此在演奏中不斷磨合與協調,最終呈現出一場無縫銜接、充滿默契的音樂盛宴。這不僅是音樂上的成功,也是文化融合的成功,讓學生們真切體會到如何在差異中找到共鳴、在合作中發揮各自的優勢。

 管樂合奏的意義,遠超過單純的演奏技巧,它是一種情感與思想的交流,是對音樂與文化內涵的深刻詮釋。在此次活動中,學生們在與日本學生合作演出時,不僅學習了更多的管樂技巧,也深刻感受到了音樂作為全球語言的力量。在共同的演奏中,每位學生都成為了彼此故事的一部分,音符流淌之際,跨越國界的情感與友誼在音樂中自然萌芽。

 內湖國小管樂團的指導老師指出:「音樂合奏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心靈的碰撞。每一個音符都是情感的傳遞,合作中的每一次細微調整,都是對彼此文化與理解的尊重。」此次演出讓學生們理解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音樂與藝術是促進國際友誼、增進理解與互信的重要橋樑。

 除了音樂表演,學生們在活動中的學習不僅限於樂器演奏技巧,更在於他們如何在音樂的語境中展現自我,並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齡人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學生們通過音樂合作,克服了語言上的障礙,體會到音樂的無國界性。這一過程不僅加強了他們的音樂素養,還促進了跨文化交流與理解,為未來的國際化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活動的最後兩天,學生們還體驗了寄宿家庭的生活,參與農作活動,這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日本當地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段難得的體驗不僅讓學生們體會到勞動與尊重土地的重要性,也讓他們在與寄宿家庭的互動中,增進了對異國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此次的北海道國際交流活動,是臺北市內湖國小推動國際化音樂教育的一次成功實踐。學生們通過管樂合奏,不僅在音樂技能上有所提升,更在合作、溝通與跨文化理解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這場跨文化的音樂盛會,無疑成為了學生們人生旅程中的一段寶貴記憶,也為他們未來在全球舞台上發光發熱打下了基礎。

 臺北市內湖國小將持續致力於提供多元的國際教育機會,通過音樂、文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們在多樣化的學習經歷中,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具備合作精神和文化理解的未來領袖!

 

  • 新聞稿1140613內湖國小-內湖國小暨北海道小學-以樂會友,共同奏響跨文化合作的樂章.pdf
  • 洞爺湖畔開心大團照
  • 聯合音樂會結束後與北斗市吉祥物北寄貝合影
  • 大沼國定公園---日本名曲化為千風誕生地
  • 11千歲水族館---淡水魚觸摸區
  • Homestay---太鼓體驗
  • Homestay---感謝home爸home媽盛情款待
  • Homestay---準備晚餐中
  • 入村式---與home爸home媽相見歡
  • 大沼國定公園
  • 昭和新山熊牧場入口處團員合影
  • 內湖國小與北斗市四校聯合音樂會彩排

萬興國小-六年級「藝」起飛翔 畢業美展剪綵隆重開展 展現美感教育成果

臺北市文山區萬興國民小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     位:臺北市文山區萬興國民小學 

地     址:臺北市文山區秀明路二段114號 

業務及新聞聯絡:教務主任 詹明霞(O2)29381721#110

傳真號碼:02-29397813

【發稿日期:114年6月13日】

【主題:六年級「藝」起飛翔 畢業美展剪綵隆重開展 展現美感教育成果】

【臺北報導】萬興國小舉行六年級畢業美展剪綵。本次展覽由林資傑老師規畫指導,6個班級共153名學生參與,在技法與媒材運用具有廣度,亦呈現學生跨領域之人文情懷,為培育公民美感素養奠定基礎。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5624/6d506c2a-7804-4a28-9bc4-690b6e3531cb.jpg

 萬興國小深耕美感教育,透過跨域課程,提升學生美感素養與藝術涵養。課程內容包含中西名畫、西式宗教建築、西式教堂玻璃窗設計、凹凸版畫創作、素描透視技法以及主題為「奇幻生物」的捏塑課程等。畢業美展的最大特色,是每位學生皆有完整作品參展,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從學生的分享中,可看出孩子們的藝術欣賞及創作熱情。不論是線條運用、構圖規劃,媒材使用或是對主題的創作,展現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學習力。

 在西式宗教建築與玻璃窗設計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宗教建築的結構特徵與宗教意涵。透過創作與拼貼等技法,創作幾何圖形的教堂玻璃窗圖樣,使作品近似實體教堂彩繪窗的光影折射效果,兼具視覺美感與文化寓意。學生江厚毅表示,我的作品是《皮卡丘》,模仿西式教堂的玻璃窗,可以結合自己喜歡的主題,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畢業美展中,水彩技法為學生最常使用且發揮創意的重要媒材之一。阮玉梅同學分享《等待的煎熬》的作品,提到創作發想時表示,上廁所有時也很類似沉思的表情,作品裡都是名畫裡面的人物。尤其是人物的表情,表現栩栩如生的觀察力,將日常動作如「上廁所」與藝術史上的經典雕像《沉思者》做結合,是學生將「藝術」與「生活」自然交織的展現,以創意思維回應生活場景,並賦予新的意義。

 捏塑課程以「奇幻生物」為主題,學生透過黏土媒材自由創作,林老師鼓勵學生透過想像與觀察,將虛構或真實世界中的動物重新詮釋構思,從神話傳說、自然動植物,乃至個人的想像,皆可為創作主題。學生呂沛瑾介紹自己的作品是《青蛙和獨角獸》合體的捏塑作品,這隻青蛙頭上有一隻角,就是世界上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捏塑不僅展現學生的美術技巧,更展現學生在藝術教育的思考力與創造力。

 萬興國小蕭建嘉校長表示,美感教育就是讓藝術走進生活,畢業美展的精彩成果,不僅止於技法表現或作品呈現,而是引導孩子從觀察中學習,從生活中提取靈感,並透過創作表達個人感受與世界連結的能力。

  • 新聞稿1140613萬興國小-六年級「藝」起飛翔 畢業美展剪綵隆重開展 展現美感教育成果.pdf
  • 校長為畢業美展剪綵
  • 阮玉梅同學分享《等待的煎熬》的作品
  • 等待的煎熬
  • 名畫仿作《海洋的天空》
  • 名畫新解
  • 學生呂沛瑾介紹自己的作品是《青蛙和獨角獸》合體的捏塑作品
  • 學生江厚毅的作品是《皮卡丘》,模仿西式教堂的玻璃窗

北市警交大攜手警廣做公益 提升民眾大型車風險意識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於114年6月13日(星期五)前進警察廣播電臺,參與「警廣領頭行 愛心齊步走」公益活動。本次活動亦融入交通安全宣導,提醒用路人提高警覺,避開大型車輛內輪差與視野死角,強化自我防護意識。
為豐富活動內容並吸引民眾參與響應,交通警察大隊特別設計一系列關卡推廣交通知識,透過事故防制影片播放、有獎問答、精美宣導品發送及警察大頭寶寶拍照打卡等方式,與現場民眾熱情互動。結合實際案例解說,協助民眾深入了解大型車輛內輪差與視覺死角風險認知,期盼從日常中提升正確交通觀念,降低事故風險。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呼籲,行人與騎士為避免進入大型車輛視野死角,勿於車前、車後、車側長時間停留或併行,並隨時提高警覺,穿越馬路時應多注意車輛動向,確認安全再通行;大型車輛駕駛人應遵守號誌與標線,行經路口時放慢車速、轉彎前多次查看周邊情況,並善用輔助鏡頭與警示裝置,避免因視野死角釀成事故,共同營造安全交通環境。
  • 新聞稿照片1
  • 新聞稿照片2

有關媒體報導文化局同意內政部國土署拆除歷史建築,文化局嚴正駁斥並非事實

有關媒體報導本局同意內政部國土署拆除中山女中南側之建物,據查均非文化資產,內文針對本局及文資委員之不實陳述及臆測,文化局嚴正駁斥並非事實。

 

文化局說明,該拆除範圍內並無本市登錄之歷史建築,本局亦非拆除執照核發之主管機關,無相關職權核發拆除執照予國土署辦理拆除作業。另報導所揭之拆除工程範圍本局已於109年依文資法辦理2次文化資產價值評估會勘,並於109年11月11日、12月8日函發會議紀錄予各建物所有權人,會勘結論皆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且不予列冊追蹤。

 

為避免影響拆除工程周邊文化資產,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依法於112年6月提送該拆除工程涉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4條暨文化資產監測保護計畫,經本局112年7月辦理審查,審查結果「無涉及破壞歷史建築之完整、遮蓋其外貌、阻塞其觀覽通道之虞」。該中心後續函請各歷史建築管理單位協商監測保護儀器之裝設,但臺鐵職福會於112年8月表示不同意裝設監測儀器於該會所有之歷史建築上,故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據此修正計畫內容有關儀器裝設位置,後續並經本府第175次文資審議會同意備查。相關過程皆依法定程序辦理。至於報導所提目前拆除之非文資建物產權是否屬於臺鐵職福會,雙方應自行釐清。

 

有關本案拆除範圍外之文化資產土地產權爭議,國土署及臺鐵職福會應自行協商,不應因產權爭議影響範圍內文化資產保存。因雙方遲未取得共識,文化局為避免文資修復及再利用計畫進度延宕,已告知歷史建築各所有權單位:若無法整合提出全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應就擁有房舍數量各自辦理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本局後續並分別收到國土署、臺鐵及臺鐵職福會提送之計畫,並且皆已依法召開審查會議。

 

針對臺鐵職福會之歷史建築狀況不佳遭本局裁罰部分,係108年起本局邀集文資委員與各管理單位辦理十餘次會勘,輔導各管理單位改善管理維護狀況。惟當時臺鐵職福會長期放任雜物垃圾堆滿建物、植生入侵及建物持續破損,文化局多次勸導並予兩次改善寬限期與召開兩次裁罰諮詢會議討論後才採取裁罰手段,臺鐵職福會亦於裁罰後進行相關環境清理作業,本案目前仍於訴訟程序中。

 

有關報導表示文化局要求臺鐵職福會先說服國土署點頭才能修繕歷史建築及所謂施壓建築師之事,皆為無根據之臆測。本案歷史建築坐落房地因非單一產權,文化部曾函釋「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倘非單一產權,為利文資保存事項推動,得由部分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依據文資法第24條提出整體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主管機關於收訖計畫後,得依法辦理審查核定作業。計畫審核通過後,倘於落實執行計畫而涉有建物實質處分時,仍須遵循民法、土地法等規定。」故未來進行「實質處分」時,因涉及國有不動產相關法規,故有部分委員針對後續修復及再利用提出提醒。本案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之執行本局亦已提供其他文資計畫執行單位名單供臺鐵職福會參考。

 

文化局強調,本案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本局仍請臺鐵職福會後續儘速提送修正版計畫,以利推進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之執行,維護本市文化資產。針對報導內容提及本局及文資委員施壓介入臺鐵職福會及承攬建築師之履約執行情形,均為臆測及不實指控,本局於此提出嚴正澄清。

國寶級雕刻大師黃炳輝先生走訪饒河夜市 體驗宮廟文化融合夜市美食的絢麗盛宴

        2025年「臺北夜市打牙祭」推廣臺灣夜市文化,邀請不同職人走進臺北夜市。饒河街夜市鄰近松山車站,集結各式經典臺灣小吃與庶民文化,周邊的松山慈祐宮香火鼎盛,國內多數廟宇神像皆出自國寶級雕刻大師黃炳輝之手,本次邀請黃大師親自來到松山區饒河街夜市探訪,帶領我們用藝術的角度品嚐夜市小吃。

        黃大師的第一站,是屢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福州世祖胡椒餅」。還沒走到攤位前,撲鼻的炭烤香氣已讓人駐足。剛出爐的胡椒餅外皮酥脆,內餡飽滿多汁,選用溫體豬肉與獨家胡椒配方,一口咬下,肉汁與辛香在口中迸發。黃大師表示:「炭火慢烤出來的餅皮,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接著,他來到同為米其林推薦的「陳董藥燉排骨」,濃郁的中藥湯頭熬煮數小時,排骨燉得軟嫩入味,入口即化。黃大師細細品味後表示:「湯頭甘甜不苦澀,喝完身體都暖了起來。」他也分享,滋補的藥燉排骨,不僅療癒身心,也讓他暫時忘卻日常的疲憊。

        第三站黃大師來到「西哥木瓜牛奶」,現切木瓜與鮮奶現打,濃郁滑順且不甜膩,真材實料的飲品,彷彿為味蕾按下暫停鍵,讓他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更有活力。轉角處的「東發號蚵仔麵線」飄來陣陣鮮香,黃大師立刻被吸引,麵線湯頭鮮美,蚵仔飽滿無腥味,搭配入味的滷大腸,口感層次豐富,每一口都能吃到傳統的用心,這也讓他有感而發,無論是經營佛具木雕或小吃攤,唯有真誠與堅持,才能贏得顧客信任。最後,他造訪了極具特色的「菲菲石墨玉米餅」,以傳統石磨研磨玉米漿,煎成金黃酥脆的玉米餅,簡單卻充滿原始香甜。黃大師認為,這份樸實的感動,讓他想起創業初期一步一腳印的歷程。黃大師坦言,經營佛具木雕生意雖充滿使命感,但也常面臨市場競爭與顧客期待的壓力。這天夜訪饒河街夜市,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放鬆,饒河街夜市是美食集散地,更是臺北夜生活的縮影。

        臺北市市場處表示,2025「臺北夜市打牙祭」期望透過邀請不同職人,實地探訪夜市的真實體驗,觸發共鳴,讓更多市民與觀光客重新走入夜市,同時為夜市帶來人潮,活絡地方經濟。饒河街夜市地理位置便利、交通暢達,鄰近火車站與捷運站,結合廟宇文化、地方信仰與庶民美食,是臺北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指標性夜市之一。

廠商新聞聯絡人︰盧怡君0916-414-726、陳麗貞0932-230-893

  • 「福州世祖胡椒餅」是屢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
  • 「陳董藥燉排骨」濃郁的中藥湯頭熬煮數小時,排骨燉得軟嫩入味,令黃炳輝(右)覺得相當療癒身心
  • 「西哥木瓜牛奶」濃郁滑順且不甜膩,是夜市中難得的清爽選擇
  • 「東發號蚵仔麵線」讓黃炳輝(右)每一口都能吃到傳統的用心
  • 「菲菲石墨玉米餅」簡單卻充滿原始香甜

永續宜居臺北再邁進 碳匯增量辦法正式上路

  臺北市政府繼114年1月22日通過「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後,5月8日再度公告「臺北市碳匯經營增量辦法」,已於6月1日正式施行,是地方政府首度將碳匯增量策略落入法規,期待臺北市能締造與生態永續共融的宜居城市。

  大地處表示,環境中有很多可儲碳的自然碳匯,包含森林、濕地及農地等碳庫,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除了減碳措施以外,透過增匯抵銷過多的碳排量亦是重要手段之一。大地處評估盤點臺北市可增加碳匯的自然地景,整合後提出5大增匯策略,包含加強森林經營、新植林木、以自然解方保育濕地、透過宣導及媒合增進農地碳匯,以及推廣木製產品使用及再利用,除仰賴相關單位共同推動,也希望引發全民重視。

  森林遊憩科科長吳宜穗說,增匯最困難部分在於碳含量的計算,考量實務及通用性,計算方法主要還是依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及中央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的量測機制,避免過於窒礙難行,並真正使增匯政策落地生根。

  大地處近年為增進碳匯及宣導森林經營理念,已陸續辦理造林潛力地點盤點、於審查水土保持計畫時鼓勵造林,並積極媒合企業認養,如優納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認養圓山風景區造林、長虹教育基金會協助復育劍南山火燒跡地,期望提升民間參與淨零意願。現今溫室效應已成惡性循環,氣溫逐年增加只會增加更多耗電及碳排量,不論減碳或增匯現在需要全民善盡義務化為行動,為永續一起努力。

  如企業對認養造林有疑問歡迎詢問,另想瞭解更多森林經營相關資訊歡迎至永續森林專區(https://www.geo.gov.taipei/cp.aspx?n=6D22646E4785BB49);環境教育資訊歡迎關注臉書專頁「臺北大地誌」(https://zh-tw.facebook.com/Taipei.GEO/)。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臺北市多次針對增匯方針研商,於114年6月1日正式將5大策略納入臺北市碳匯經營增量辦法。
  • 為宣導森林應該要加強經營,大地處率先示範,定期撫育及修枝新植林木,以維持優美樹型。_調整大小
  • 大地處營造大崙頭山森林經營示範區,以定期提供教育訓練,傳遞正確經營知識。_調整大小.JPG
  • 市民一同體驗植樹節種樹活動。_調整大小
  • 大地處媒合企業認養造林,加速營造城市綠碳。

初夏賞花熱潮來襲!北投湖田邀您共賞花海與田園風情

  隨著初夏的到來,北投湖田社區迎來了年度最受期待的「繡球花季」。在這裡,您將欣賞到色彩斑斕的繡球花盛開,宛如置身於夢幻花海之中,層層疊疊的花朵與自然山林相得益彰,令每一位訪客流連忘返。除了壯觀的花海,社區更以農村田園景緻聞名,蜿蜒的水圳、梯田承載著文化歷史與智慧,讓人不僅能欣賞到自然之美,還能感受當地深厚的人文底蘊。無論是獨自漫遊、與家人分享,或是與摯友聚會,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放鬆時光。快來加入我們,感受北投湖田的獨特魅力吧!

  湖田社區坐落於自然資源豐沛的陽明山北投區,得天獨厚的水質條件讓當地的農作物與花卉生長茁壯。由於土壤酸鹼值不同,也造就了繡球花千變萬化的色彩組合,展現繽紛迷人的地景花海,相信每位造訪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浪漫花景!為了讓這片絕美繡球花海被更多人看見,今年臺北市政府攜手湖田里,共同舉辦一系列精彩的花季活動,結合市集、拍照打卡點、社區導覽等互動遊程,同時周邊還有著各具特色的農村景點,讓民眾在賞花之餘,也能順遊湖田豐富的人文與自然風光。

  除了繡球花令人驚艷,湖田社區周邊的農村景點也同樣精彩。通往花海的「水車寮水圳步道」是賞花旅程中的絕佳起點。行走於水圳旁,一路伴隨著潺潺流水步行,實屬愜意!途中還會經過以四季耕作為主題設置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平台,透過意象地景展現昔日農村的生活情景。其中秋收平台-ㄟ米間為當年唯一碾米的場所,除了保留原始牆面,也結合透明壓克力板刻畫當年機具運作的模樣,經由設計讓遺址再現農事日常,讓這塊充滿文化記憶的地方得以重獲新生。除了水車寮水圳步道旁的花海地景外,繼續深入社區中你會發現ㄧ處秘境-後山聚落。早期後山聚落引用馬槽溪建造水圳灌溉作物,是當地農作茁壯的關鍵,隨著時代變化,這條歷史悠久的水圳經整建改善後,已成為結合休閒與功能的水圳步道,不僅保留灌溉用途,也為後山聚落注入嶄新風貌。最後,沿著水圳步道拾階而上,還可遠眺新北金山港的蔚藍海景外同時還能欣賞七星山脈壯麗山景。這樣幽靜的聚落,別忘了在出入口處的意象地景拍照打卡!主要元素以腳踏車驛站,座椅結合入口意象,也成為公路鐵馬族的休憩首選。

  大地工程處表示,湖田社區是一處理想的山村休閒勝地。尤其社區的四季花海都有不同美景可欣賞,這個時節非常適合假日天氣晴朗時,與親朋好友一同上山欣賞各式各樣的花況,搭配湖田充滿農村文化氛圍的景點,享受難得的快樂與美好。今年竹子湖花季活動從5/23一路舉辦至6/22,誠摯邀請大家前來湖田社區,一同沉浸在繡球花海的浪漫氛圍中,探索自然與文化交織的美麗農村風景。

前往方式:

北投湖田社區:

  1. 自行開車:從仰德大道上陽明山→續接陽金公路(臺 2 甲)段轉入竹子湖路→於湖田國小旁可抵水車寮步道口。
  2. 大眾運輸: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北投站,轉乘公車小 9 至湖田國小站或竹子湖派出所站。
  3. 搭乘公車 108、109、110、230、260、紅 5 至陽明山,轉乘公車小 9 至湖田國小站或竹子湖站。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照片1-北投湖田社區地圖
  • 照片2-繡球花
  • 照片3-春耕平台
  • 照片4-秋收平台-ㄟ米間
  • 照片5-水圳步道導覽
  • 照片6-水車寮水圳步道,伴隨著潺潺錞流水步行
  • 照片7-水車寮水圳步道
  • 照片8-後山聚落意象地景打卡
  • 照片9-結合休閒與功能的水圳步道
  • 照片10-遠眺壯麗山景

中正區公所114年度基層藝文活動-2025 歷史復活節 「衣定浪漫.蓮花君」單身聯誼活動 配對率達五成五

本次單身聯誼活動與本所2025歷史復活節~中正.時空旅行系列活動結合,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國立藝術教育館及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等單位,共同舉辦蓮花季單身聯誼活動,本次促成11對單身男女互表心意,配對率達五成五,共同創造幸福浪漫時刻。

此次活動以蓮花季為主題,參與的單身男女特別穿上充滿浪漫花朵元素的服飾,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內容,讓參加者在夏日荷花盛開的粉色浪漫中,感受中正區獨特的地方文化,創造更多交流與互動的機會。

活動地點選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辦理,活動中特別安排「我們結婚吧!」主題式文物導覽,參加者可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中,探索婚禮文化的歷史演變,體驗古典與現代交錯的浪漫氛圍。而藝教館的卡牌尋古蹟場景集章任務,讓參與者在遊戲中認識古蹟,趣味十足的互動設計,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在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參加者親手體驗荷花絹印手作,感受傳統工藝的溫度。荷花圖案在布料上逐漸成形,不僅展現出工藝的細膩之美,也象徵著人際交流中的和諧與共鳴,並品嘗荷悅餐廳之特色荷花套餐下午茶,透過輕鬆的用餐時光,彼此分享生活經驗與活動感受,增進互動情感。此外,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還特別準備了「愛的宣言」浪漫告白環節,參加者可透過廣播,勇敢說出心意,營造出宛如偶像劇般的感動場景。聲音穿越花海,牽動人心,為活動增添一抹浪漫色彩。

透過本次蓮花季單身聯誼活動,不僅讓參加者深入體驗地方文化與傳統工藝,更提供了一個自然且充滿文化氣息的交流平台。期盼參與的單身男女能在荷花綻放的季節裡,敞開心胸,自然互動,從陌生到熟悉,甚至牽起彼此的手,開啟一段美麗的緣分,希冀參與聯誼之男女敞開心胸自然互動,從陌生進而熟悉彼此、互相認識,同時倡導樂婚、願生、能養理念,期待藉此機會提升參加者婚育可能性。

本所政風室當天亦將設置「幸福綿綿‧心動廉廉」廉政宣導攤位,規劃「廉中你心」及「愛的廉線」關卡,製作廉政飛鏢盤及設計廉政專線連連看,藉由闖關活動鼓勵民眾參與遊戲,透過復刻古早味的射飛鏢互動猜謎,及沉勁浸式的手作拼接遊戲,深化民眾的廉能認知,並將廉潔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本次單身聯誼活動於114年6月7日(星期六) 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辦理,參加者為年滿25歲(含)以上,設籍、居住、工作或就學於臺北市之單身男、女,該場次成功配對11對,配對率高達55%,成功配對者,除了有國立藝術教育館及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贈送之配對禮品,還有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及本所特別加碼於同場聯誼相識並結婚者,提供精緻小禮品的活動唷~